記憶策略在教學上的應用

吳惠萍(2005)指出外籍學生初學華語時,首先需要學習一套有效的標音符號作為語文學習的基礎工具。而且相較於外國學生所熟知的二十六個英文字母標音,漢語的注音符號確實需要花費較多時間記憶。然我國的注音符號它的標音方式經濟、音系配合合乎邏輯,有助漢字認讀和書寫,又能夠引發中文圖像思考,排版印書便利,且能避免英語語音的干擾,可見注音符號的教學有其正向的意義與價值。本文將建立在記憶理論的基礎上,以「精緻化注音符號教學法」中的視覺心像、發音特色、聽覺心像、關鍵字法、動作表徵法五種記憶策略,介紹現行的三套注音符號多媒體教材,並評析其在華語教學中運用的可行性,希冀藉此克服現行華語注音教學上教材的不足及教學法的侷限,活化注音符號教學,加速記憶三十七個注音符號。


在國外的兩個實驗中,發現學生運用關鍵字、提問或自主學習的方式,學習礦物的硬度等級。在第一個實驗中,90位九年級的學習障礙學生用閱讀能力分成高低兩組。不管學生的程度,記憶策略組的學生其在記憶提取時明顯優於提問組和自主學習的學生。在第二個實驗中,45位七年級的普通生參與,再一次出現記憶策略組的學生其表現明顯優於提問組和自主學習的學生的情況。論述中兩者都呈現記憶策略對學習障礙學生潛在的益處。最後研究者提出研究結果指出「記憶策略」對學障和非學障生都有相當的正向影響,其結果顯示學障學生相當需要有效的學習策略,而且近來的研究顯示,「記憶策略」對非學障生有正向影響,所以可以期待「記憶策略」增進特殊族群長期記憶的提取。


閱讀全文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做錯這些,孩子從好動兒變過動兒

如何養育過動兒童